|| 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商标协会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商标协会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领导讲话
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03.24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开创新时代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 茅(2017年12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部署2018年的任务,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新时代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为促进经济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会前,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对做好明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上午,王勇国务委员召开了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取得开创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攻坚克难,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取得开创性成就,商事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市场消费环境明显改善,为我国经济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纵深拓展,商事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为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开启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五年来,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问题,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深化,逐步拓展,商事制度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适应国际商事制度普遍趋势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通过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众创空间”等改革,实行经营范围申报制度,降低了兴办企业的资金、场地门槛,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

  二是涉企证照大幅精简。推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和“多证合一”改革,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减少繁杂的审批许可备案,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和材料。到今年10月“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施,逐步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三是经营许可审批改革不断突破。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前已将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上海浦东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效应充分显现,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四是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全国31个省(区、市)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全部开通,电子营业执照全面实施,企业名称库全面放开。许多地方推行手机APP、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最多跑一次”等创新举措,成为便民服务的一大亮点。同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便捷退出机制,2016年在39个地区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2017年3月1日在全国全面推开。前11个月,共简易注销企业18.3万户。

  五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起草《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成并优化小微企业名录,参与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促进小微企业进得来、活得好。以“小个专”为重点,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和开展“三亮”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经济领域的覆盖面,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年来,新设市场主体7292.9万户,新设企业2160.9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今年的5.2万户,日均新设企业从改革前的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6万户。二是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新动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设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80%以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三是扩大了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减反增,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据调查,从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新设企业开业率为69.7%,户均从业人员由6.27人增加到7.42人。纳税主体大幅增加,对税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四是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2013到2017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五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商事制度改革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是群众满意度最高、获得感最强的改革之一,成为“放管服”改革的一大亮点。

  (二)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推动市场监管重心由传统的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着力点,构建了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新机制。

  一是企业信用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这是监管理念、监管机制的重大改革,是构建全国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把传统的企业年检制改为年报公示制,改革以来企业年报率在85%以上,今年突破90%,高于改革前的年检率。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和全国统一的名录库,目前经营异常名录实有市场主体474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5907户。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基本建立,省级层面参与涉企信息归集部门覆盖率达到78.2%,参与部门最多达到69个,全国已归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数据5.59亿条。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参与签署了24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司高管20.79万人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局面初步形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建成,2017年,日均访问量1895.3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30.5万人次。

  二是“双随机、一公开”新型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总局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全国31个省(区、市)制定了“一单、两库、一细则”。2016年,全系统70%以上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实施了“双随机”抽查,今年随机抽查事项实现全覆盖。前11个月系统内部抽查企业85万户,抽查检查企业比重达到3.42%,结果公示率达97.3%。

  三是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成效显著。针对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竞争秩序,提高震慑力,五年来共查处经济违法案件427.2万件。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五年来立案查处利乐等垄断案件79件,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5.3万件。连续开展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专项整治。提出发挥竞争政策的重要作用,与有关部门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联合印发《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加强对政府部门影响公平竞争行为的监管。加强直销行政指导和案件查处,开展直销行业退换货制度落实情况检查,配合做好直销审批核查工作。加强网络传销监测,重点加大网络传销打击力度,五年来共查处各类传销案件8917件,有效遏制了异地聚集式传销和网络传销蔓延势头。认真开展扫黄打非、禁毒等经济检查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网络市场等重点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坚持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并发挥作用,地方各层级网监协同机制相继建立。联合开展网监专项行动,今年共检查网站网店159.1万个次,责令整改网站2.4万个次,查处网络违法案件2.1万件。针对“双十一”等时间节点,强化定向监测,加强对大型网络市场主体的行政指导。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上海长宁区等10个地级市开展示范区创建,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经验。每年坚持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开展重点领域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工作,完善合同帮农机制。组织开展二手车、成品油、旅游等重点市场整治。

  广告战略实施深入推进。推动修订了《广告法》,出台了《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广告发布登记管理规定》等规章和《关于推进广告战略实施的意见》,清理完成广告经营审批事项。广告导向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不良影响广告、含有“特供”“专供”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涉及广大人民群众重大利益和反映强烈的医疗、药品、食品等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完善传统媒体广告监测制度,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在杭州建设启用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实现对4600家县级以上传统媒体、1000家互联网网站进行监测。定期公布重大虚假违法广告案件,五年办结广告案件14.9万件。积极指导广告业发展,制定实施广告产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与财政部共同开展32个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工作,制定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已建成24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

  (三)消费者至上的理念逐步树立,消费维权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共治的消费维权新格局逐步形成。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在维护企业营商自由和交易安全的同时,把维护消费者权益放在市场监管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消费维权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消费维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推动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消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出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并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尽快出台。

  二是消费维权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强化部门协作,推动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26个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指导意见》。大力加强12315体系建设,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五年来,累计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807.45万件。设立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中心和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推进12315“五进”和“一会两站”建设,进一步织密基层消费维权网络。

  三是消费领域执法力度显著增强。围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推进重点领域消费维权,加强线上线下商品质量抽检,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加大对“3·15”晚会、黄金周、“双十一”等曝光问题调查处理力度。五年来,共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商品消费案件34.2万件,案值26.9亿元。

  四是消费维权共治格局不断完善。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落实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全国消协组织广泛开展网络消费教育、老年消费教育“五进”系列活动、消费热点领域商品比较试验等,引导科学理性消费。积极参与立法和标准制定,形成立法建议。推动电商直通车建设,网络消费纠纷解决效率大幅提升。对旅游、高铁、“预付式”消费、快递服务等开展体验式调查,社会反响强烈。组织约谈三星、苹果、携程等企业和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平台,开展公益性诉讼,消协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商标品牌战略有效推进,商标注册申请量快速增长,我国成为推动全球商标知识产权增长的重要力量。适应百姓消费升级和供给质量提升的要求,提出商标品牌战略,目前已成为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

  一是转变商标工作思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取消著名商标、知名商标行政认定,将驰名商标的内涵回归到法律保护的本意,扭转对驰名商标认识的误区。

  二是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优化商标注册审查审理的流程,拓展商标申请渠道,新建广州、上海、重庆等3个审查协作中心,设立105个商标受理窗口、49个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推进全程电子化,扩大网上申请范围,商标网上申请比例由五年前的63%提高到目前的86%。五年来,我国商标申请量1584.6万件,占申请总量的58.2%;核准注册量935.4万件,占总量的55%。我国每年有效商标注册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审理各类商标评审案件66万余件。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至8个月以内。推进商标评审工作便利化和公开化,实现商标评审裁定文书全部即时网上公开,开展评审案件口头审理。

  三是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商标权益,制止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维护商标注册秩序。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为重点,查处侵犯中国黄金、同仁堂等商标专用权违法案件。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商标执法协作,完善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五年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7.9万件,涉案金额24亿元,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117件、涉嫌犯罪嫌疑人1049人。

  四是大力推进商标品牌运用。建设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出台企业商标品牌工作指南,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利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带动培育产业区域品牌,运用地理标志实施精准扶贫。五年来,地理标志商标注册1563件,占注册总量的41.65%。

  五是积极推动商标品牌国际化。引导企业加快商标海外布局,积极推广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推动中国品牌国际化。主动参与商标国际规则制订,积极构建企业商标海外维权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一大批海外抢注商标问题。五年来,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量7586件,占有效注册总量的30.57%。

  (五)明确市场监管总体方向,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市场监管基础性制度建设扎实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市场监管制度性、基础性建设,市场监管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市场监管成为国家中长期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这是第一部全国市场监管中长期规划,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加强规划组织实施,经国务院同意,建立总局牵头、由35个部门组成的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许多地方政府出台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

  二是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展开。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目前全国24%的地市、70%的区县完成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总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建设指导。

  三是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修改《公司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商事制度改革依法推进。修订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夯实市场监管法治基础。健全完善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工作,强化法治宣传,加大执法监督工作力度。

  四是大数据监管逐步运用。适应大数据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建设,标准、数据、安全基础全面夯实,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支撑作用突出。信息化与业务融合不断深入,充分利用工商和市场监管信息,加强市场环境形势分析,开展市场监测预警研究,为国务院决策提供依据。

  五是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举办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中国商标金奖、马德里125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东盟工商论坛,参与WIPO、WTO多边合作组织和G20、APEC、金砖等多边市场监管规则磋商。围绕“一带一路”,全方位推进企业注册、信用监管、商标品牌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五年来,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74项,“朋友圈”不断扩大,涉港澳台各项工作得到妥善处理,市场监管的全球视野不断拓展,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商事制度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高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先后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意见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出台会议、公务接待等9项制度,为持之以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供制度保障。紧紧盯住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节前印发通知,严明纪律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防火墙。

  三是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加强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及时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管党治党的新要求。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实现总局内部巡视全覆盖,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严肃执纪,把纪律挺在前面,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依规依纪处置违纪问题。强化问责,以责任追究倒逼“两个责任”落实。

  四是大力加强基层建设。把基层建设作为工商和市场监管的工作基础,加强对基层建设的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指导各地完成职能划转和体制调整。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组织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培训,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基层所长培训班等培训班次411期,培训学员3.6万人次。开展网络培训33期,培训人员34.8万人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系统行风政风不断改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扶贫工作决策部署,组织做好对口支援和扶贫工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专程视察总局并赴基层调研,先后作出180多次重要批示。王勇国务委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做好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监管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准确把握新时代工商和市场监管的方向和任务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做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深刻阐明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会议在对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中,对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提出许多具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之中。

  一是把促进市场主体活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微观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基础。市场主体是创造就业、创造财富的源泉,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细胞和微观基础。只有微观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宏观经济体系才有活力和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新设立公司的便捷程度、新设立公司的数量多少、人均拥有企业数量的高低,是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投资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开办企业的行政审批依然过多,我国在世界营商环境的总体排名还处于中等水平,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适应。虽然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但我国的企业密度还不高,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样突出,进一步发展还有较大空间。促进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关键是要改革。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限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从源头上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

  二是把发挥市场机制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条主线。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解决供给要素错配问题、解决供给与需求失衡问题,关键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过去,由于忽视市场的功能,一些该退出市场的企业、该进行重组的行业,受到许多行政保护,得到许多政府救助。但行政主导的方式,违背了市场规律,把一些分散的、单个企业的问题,逐步积累成一些行业性、区域性难题,带来现在改革发展上的风险和挑战。

  去年系统会上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这是长期方向。只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竞争、鼓励创新,才能依靠市场发现商机、培育创新,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活力。只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只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侵害企业权益行为,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腾出市场空间。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做好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又要做好改革创新的推动者,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长效机制。

  三是把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也是新时代做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所有人都是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消费服务的更好要求,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更好期望,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消费环境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假冒伪劣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时有发生,影响百姓消费信心。两会期间,百名企业家联名倡议打假,表明假冒伪劣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权益,也影响着企业健康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向和最终目的,是倒逼供给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握消费发展变化趋势,把握消费维权着力点,创新消费维权体制机制,提升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倒逼供给质量提升。

  四是把商标品牌战略作为推动质量变革的有力抓手。商标是品牌的主要标志,是对品牌进行法律保护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大量工作,进行艰苦努力,一个重要路径,是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推动质量变革,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美国、欧盟在分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商标密集型产业是数量最多,对GDP和就业贡献最大的。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高度重视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商标大国,成为全球商标知识产权的主要创造者,形成一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商标品牌。总体上,我国还不是商标强国,商标品牌价值和国内、国际的影响力还不够高,成为供给质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体现。按照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要求,厘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提升服务商标知识产权创造效率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加大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商标国际维权机制的构建,推动中国商标品牌从国内走向国际。

  五是把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潜力所在。在全球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我国许多互联网公司等高科技企业的兴起,一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大市场优势。由于行政性垄断,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问题依然存在,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分割为地方性和行业性市场,弱化了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有些部门和地方仍出台一些指定企业、指定发展方向的政策,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要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要求,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把竞争政策贯穿到经济发展全过程,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完善。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实施细则,约束政府部门限制公平竞争行为,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创新创业打开市场空间。要改变一些传统观念,不能只讲产业政策,不讲竞争政策,不能只讲对企业优惠支持,不讲市场公平竞争。

  六是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等改革任务,从培育微观市场主体、完善宏观政府治理两个维度提出了改革方向,对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商事制度是规范市场主体和商事活动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管创新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要稳固提升已有改革成果,将实践证明了的改革成效标准化、制度化、法律化。同时,要积极开拓、勇于创新,进一步推出重大改革举措,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贡献智慧。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做好2018年的各项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着力抓好“证照分离”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消费维权三项重点任务,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扩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基础。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改革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成果应用,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1.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明年上半年,要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改革成效。下半年,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规范“多证合一”改革,5月份发布全国统一的“多证合一”改革涉企证照事项目录,做好国家层面统一整合事项与地方个性化整合项目的融合与衔接。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对于“证照分离”改革后,属于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类证照,要按照“多证合一”的原则和标准整合到营业执照上。

  2.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明年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提高企业登记无纸化智能化水平,做到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的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区域、业务、企业类型的全覆盖,更大程度利企利民。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建立市场主体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照走天下”。对标国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建立完善开办企业时间统计通报制度,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3.加快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改革企业名称核准制度,进一步扩大名称自主申报试点范围。优化企业名称查询系统,简化申请流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加快修订《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更多赋予企业名称自主选择权。完善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纠正不适宜企业名称,引导企业名称遵守公序良俗和诚信原则。

  4.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完善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强化部门间沟通衔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企业撤销登记程序,对于提供虚假住所等失联企业、冒用他人身份证虚假注册等违法失信企业,探索建立强制出清制度。推动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工作在全国纵深开展。

  5.着力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登记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登记注册的统一管理,规范营业执照版式和记载事项,确保法定登记单位签发营业执照。编制全国统一的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明确新兴行业经营范围规范。全面落实实名登记制度,实施企业登记注册身份管理。修订全国统一的工商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文书规范,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系统建设。

  6.多措并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作用,完善小微企业名录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分析应用,将名录打造成为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编制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针对“小个专”特点,多形式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并指导其开展活动,扩大非公领域党组织覆盖面,推动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数据库。深化“三亮”活动,在非公经济组织广大党员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把市场监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监管的作用,优化监管,强化执法,加强社会共治,推动市场秩序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1.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各项制度机制,着力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工商系统“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加强部门联动,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全覆盖。着力做好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公示和信息共享工作,推动抽查检查结果跨部门互认和应用。积极探索网上监测监管,加强涉企信息监测分析,合理确定双随机抽查事项和频次,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操作应用平台,提高监管效能。

  2.做好年报和相关信息公示工作。完善年报通报督查工作机制,在巩固年报率基础上更加注重年报质量,做好年报分析和监测。加大对未年报企业的抽查检查力度,支持各地探索对未年报企业的惩戒措施。加强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的监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继续做好工商系统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工作,确保案件信息依法全面公示。

  3.优化公示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发挥公示系统“一网归集、三方使用”的作用,为推动企业自律、联合惩戒、社会共治提供平台。依托公示系统,对企业信用信息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动态监测和核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对公示系统的广泛应用。

  4.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归集涉企信息,提高涉企信息归集的政府部门总体覆盖率,推动涉企信息部门间共享共用。强化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管理和应用,研究“黑名单”信用修复机制。完善协同监管平台功能,推动联合惩戒备忘录各项措施落地。加强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媒体、互联网平台等协作,依法有序开放涉企信息,进一步推进多元共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5.加强竞争执法工作。深化反垄断执法,以公用企业等为重点,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对新兴业态的竞争关注。加大竞争政策实施力度,大力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工作。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混淆仿冒侵权、商业贿赂、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执法工作。加强经济检查工作,依法打击和惩治经济违法行为。完善直销监管措施,切实规范直销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传销行为,适时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落实“线上监测、线下实证、多措处置、稳妥善后”的“四步工作法”,广泛开展无传销社区和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不断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协作查处工作机制。

  6.优化网络市场等重点市场监管。发挥好网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监管协同,突出信用约束,深入开展2018网监专项行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强化网络服务交易监管。深入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突出整合、融合、共建、共治,推进网络市场整体环境优化。探索建立重点平台企业联系指导制度。实施全网警示、惩戒,加快建立健全网络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农资市场、成品油市场等重要领域市场监管,加强合同行政监管。

  7.深入推进广告战略实施。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快速处置涉及政治敏感及导向问题的广告。部署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网络虚假违法广告。加大整治医疗、药品、保健食品、金融投资等事关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测效能,开展对1000家省级以上主要媒体、1000家主要网站的日常监测。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协同监管。组织开展《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做好行业发展数据统计分析,完善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制度,推动广告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消费维权,更好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推进消费环境综合治理,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1.强化消费维权监管执法力度。围绕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建立联合打假工作机制,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加大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抽检力度,加强案件督查协办和执法联动,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完善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公示制度,扩大公示社会影响力。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强化重点商品和服务领域,特别是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监管,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完善全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系统和全国消费侵权案件数据库。

  2.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部委全联动、省级全覆盖”。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形成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发布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引导,普及消费维权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

  3.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加强12315中心建设,拓展12315电话平台的功能。加快推进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二期建设,力争3月15日上线运行。推进互联网平台与电话热线数据整合,强化数据分析和定期发布,定期公布各地12315投诉量。发挥电子商务投诉维权中心和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的作用,提高跨境和网络消费纠纷处理满意率。鼓励通过诉调对接、人民调解等方式解决消费纠纷。加强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扩大12315“五进”和“一会两站”覆盖面,进一步畅通农村地区消费维权渠道。完善创新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4.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检查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责任,发挥行业自律和骨干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行经营者首问制度,鼓励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等建立赔偿先付制度,并以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监督经营者全面落实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工作。强化消费提示警示和行政约谈,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大力推进“诉转案”工作,督促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

  5.支持消费者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围绕社会热点和消费新趋势,加大参与立法立标、企业约谈和公益诉讼力度。结合消费热点开展比较试验,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督调查。宣传依法、科学消费维权理念,提高消费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推动全国消协组织建设,提高消费维权能力。

  (四)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要求,依靠技术、依靠改革、依靠系统,深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品牌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供给质量提升。 

  1.继续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升商标审查评审科学化、无纸化、智能化水平,研发图形智能化检索技术,研究建立智能审查辅助系统、商标评审网上申请系统和新一代商标注册与管理自动化系统等。放宽申请受理点审批,推进受理点与质权登记点一体化建设。加强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建设,提高商标审查能力。2018年底前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放时间缩短至1个月,商标检索盲期缩短至2个月,商标转让审查周期缩短至4个月,商标变更、续展审查周期缩短至2个月,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压缩至7个月。持续推进商标数据开放共享,年底前向社会开放全部商标数据。

  2.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商标审查、异议、评审与司法审判等关键环节的协调配合,推动关口前移,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抢注。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老字号注册商标为重点,从严从重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推动商标监管执法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加强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建设商标代理机构信用监管系统,严厉打击商标代理机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着力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

  3.提高商标品牌建设与服务能力。加大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推进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引导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完善商标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提升中国商标品牌影响力。推广地理标志精准扶贫经验,推进商标品牌富农工作。推动各地从法律制度上取消著名、知名商标制度。

  4.推动中国商标品牌国际化。引导企业加快商标品牌海外布局,建立商标海外维权合作和援助机制,建立完善商标国际注册和海外维权数据库,提升企业海外维权能力。推广马德里商标注册体系,提高商标国际注册量。

  (五)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规划引导,强化信息支撑,完善监管体制和法治建设,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 

  1.全面落实规划部署。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要求,把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予以落实。发挥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研究制定2018年规划实施工作要点,推动跨部门跨领域重大任务的落实。加强规划的跟踪督导,做好年度报告和中期评估工作。各地要做好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

  2.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按照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要求,支持市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对规范综合执法、科学划分事权、加强基层建设的配套政策研究,推动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加大政务信息和宣传工作力度,统筹发挥“两报两刊”、总局网站以及新媒体作用,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及时有效落实到基层。

  3.完善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体系。推动《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个体工商户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立法修法进程。积极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配套规章制定修订工作。强化执法监督,持续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有序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执法公示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建设,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运行。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4.抓好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系统的整合、优化、完善和应用,全面巩固商事制度改革信息化成果。基本建成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一期)工程。加强大数据监管,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监管创新,增强市场监管智慧化水平。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建设并开展试点工作,以信息共享促进管理优化,以信息开放促进服务提升。完善工商和市场监管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环境形势分析。

  5.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树立国际化市场监管理念,用国际视野审视市场监管规则和市场监管效应,提升市场监管国际化水平。以“一带一路”落实年为重点,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国际规则制订,全方位推进企业注册、竞争执法、消费维权、商标品牌保护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标合作论坛等活动。

  (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打造一支与商事制度改革要求相契合、与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相适应的工商和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折不扣地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扩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重点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综合施策,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

  4.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党内监督,强化纪律观念,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认真践行“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肃查处违纪问题,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完善问责制度,强化责任担当。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5.提高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增强把握大局、开拓创新能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推动人、财、物等向基层倾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优化基层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着力打造专业化、复合型基层执法队伍。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增强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等各项工作本领。认真做好“双先”表彰等评先评优工作,不断增强系统凝聚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工作。

  同志们,做好明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为促进经济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我是有顶限的,没有上一条新闻了!
   下一篇:  刘俊臣:打造全球品牌 助推创新发展 2018.03.24
相关新闻  
   张茅:提高认识澄清误区,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2018.03.24
   张茅:为经济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018.03.24
   刘俊臣:打造全球品牌 助推创新发展 2018.03.24
   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03.24
栏目导航 NAVIGATION
商标转让 更多>>   
海丝腾 商标转让
适用范围灯,热水器,炉子,风扇(空气调节 2018-03-30
法格阿玛仕+图形  转让
适用范围服装,婴儿全套衣,游泳衣,足球鞋,雨衣,包括雨帽.披肩.斗篷… 2018-03-30
协会会员 更多>>   
会长单位五粮液集团  |  副会长单位红旗连锁  |  副会长单位国美酒业  |  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  |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中华商标协会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四川省商标协会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调解系统  Copyright  2024  www.scssbxh.com  四川省商标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东风路北二巷3号    电话:028-86007793   传真:028-86007793   E-mail:576156680@qq.com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8010591号-1